往年,人多的时候,招工队伍排到劳动力市场外几百米。今年,前来招工的队伍只延伸到了门口,队伍短了很多。
杭州3月8日电(张丽玮)俗话说过了元宵才出年。随着春节的结束,大批的务工者再次离开家乡,分散到各地,张罗着新一年的赚钱生计。正月十六,义乌市劳动力市场也较之前几天热闹了很多。市场内外不少企业举着招工信息的牌子,寻找工作的务工者则穿梭其中,打探各厂家信息。
但这样的热闹景象,在张惠珍看来冷清了许多。张惠珍是义乌劳动力市场内一家中介机构的负责人,她指着自家展台前的道路:“往年这(劳动力市场)里面的几条过道都是挤满了人,走路很难走的。你看看现在,一个早上过去了,这条路压根就没堵过。”
张惠珍原本希望今天能多做成几笔生意,可一过去了,两过去了,一个上午的等待,张惠珍收获并不大。聊起今年的生意,张惠珍坦言不景气,“到我们这招聘的企业比去年少了有两成还多,现在是靠老顾客在撑着。”
为什么需要招聘员工的企业少了?另一家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卢欣欣观察出了门道。“我们要经常跑到企业去拉单子。以往初七初八就开工了,但今年不少工厂到现在都还没有动静。”
什么原因造成了前来招工企业、求职务工人员的数量双降?走访了一圈,记者了解到,一方面随着义乌对外贸易目的地如非洲、中东等地区商品加工的兴起,冲击了义乌本土商品加工市场,尤其是规模小的企业,影响较大,订单量剧减。没有那么多的订单,企业当然不急着开工;而另一方面,务工人员家乡当地经济也逐步发展起来,或许工资没有义乌高,但离家近、亲朋好友在身边等综合条件吸引,他们选择了留在家乡工作。
综合考量,虽今年义乌劳动力市场与往年比有点冷清,但因企业与务工人员数量并非单方减少,而是的同时双降,外加变化幅度差距不大,今年义乌的招工形势并不严峻,并未出现多个厂家哄抢务工者的现象。
“企业招工难与不难,关键还是要看企业本身。”义乌市就业管理服务局陈胜副局长给出了他的看法。
记者从义乌市就业管理服务局调查的数据了解到,在已经开工的企业中,有超过两成的大企业老员工返厂比例高达80-90%。外加老员工带老乡,员工的缺口小,招工自然不是难事。而这些企业,都有共同之处,企业受外来经济冲击较小,效益好,为务工人员提供了稳定的工作环境,优质的企业文化也让员工有了归属感。
务工人员在企业干的舒心、顺心,对企业有留恋,自然不会想着随意跳槽。企业也摆脱了年年缺人,年年招人的死循环。
张惠珍家的展位门口,往年水泄不通,今年明显冷清了不少。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